幽灵性经验:让马克思出场的场所
作者:
张文喜
关键词:
马克思出场
文本
幽灵性经验
摘要:
在后现代主义学术景观中,有关"如何让马克思出场"的一些最激愤人心的作品是与德里达等人的名字相联系的,在他们看来,出于文本的异质性,像"真正的"马克思以及马克思的"真正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出于同一理由,传统的让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有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种派生和模仿的解构关系,只是一种为不断变化和置换的关系之"正名"的过程。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本义只在幽灵性经验中找到洞开的瞬间。这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阐释的异议无疑仍属肤浅理解,也有它的"软肋"——"解构的语言"所具有的"随意的、诗意的不着边际、无中生有、声东击西"或"无底棋盘上的游戏"等等为人诟病之处,但它却揭示了真正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理论不断地被哲学确定性体系的概念尤其是沿着精确化思维所强化的局限性。幽灵性的经验在此一意义上有时还真的具有深入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人生快乐哲学智慧及其当代启迪
下一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